青少年出現厭學心理,應當如何應對?
文章來源:
作者:
發(fā)布時間:2022年06月04日
青少年時期是孩子從兒童過渡到成人的關鍵時期,這一階段,在生理、心理等都發(fā)生較大的變化,可能對其情緒、心理、行為等產生影響。同時,往往也容易出現精神心理問題。其中,厭學就是較為突出的一種。
厭學其實是孩子對學習一種負面情緒的表現,是對學習活動的相對消極的反應。其實,成長過程中,可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一定厭學情緒。但是一般能夠進行調節(jié)。然而,如果厭學問題嚴重,如對學習毫無興趣,感到厭惡,甚至將其視為負擔,感到痛苦和絕望,則需要加以重視,并采取有效措施干預。
1. 自身因素:青少年通常本身心理素質和承受能力欠佳,如果過于敏感、脆弱、自卑,或是完美主義,對自己要求過高,將考試成績看的過于重要,就可能因為學業(yè)承受較大的心理壓力,從而對學習產生排斥情緒。此外,如果學習方法不當,不適應教學方式等,也可能對其心理造成影響。2. 家庭因素:如果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值過高,強迫孩子學習,容易加重其負擔。或是過于嚴苛,采取打擊式教育,動輒進行較為嚴厲的懲罰。以及冷漠、忽視孩子,家庭矛盾突出,甚至有家庭暴力等,都可能對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響,進而影響孩子正常成長和學習。3. 學校因素:學生課業(yè)負擔過重、教學內容不豐富、部分教師態(tài)度不正,或是同學之間關系緊張、存在校園霸凌之類的負性事件等,往往也可能導致孩子出現厭學的問題。1. 激發(fā)孩子學習興趣:這需要孩子、家長和老師的共同努力,幫助孩子建立合理的學習目標,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,還可以采取一定激勵制度來培養(yǎng)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和動力,幫助孩子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。2. 多與孩子進行溝通和交流:傾聽孩子內心的煩惱和困擾,及時提供安慰、支持,并適時進行幫助和指導。家長需要學會尊重和理解孩子,避免造成孩子過大的精神壓力,采取有效的方式引導孩子調節(jié)情緒。
3. 提供專業(yè)指導:如果孩子在這一階段的厭學問題較為嚴重,必要時可以帶孩子前往醫(yī)院或相關機構,在專業(yè)人士的指導下,采取認知行為療法、家庭治療、人本主義療法等方式進行心理治療,有助于改善相關問題。如果有明顯的焦慮、抑郁等問題,還可以遵醫(yī)囑使用藥物幫助緩解臨床癥狀。